Gimmy a Break已經有專屬頻道囉

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85d268c902e4712f.html

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紓壓為行遠之本!放鬆休息靜心才能更清楚。

念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修行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被稱為正念。
Right thinking.



心情穩定乃至百病不生

調整情緒變化可以治病

 
 
中醫認為情緒過度變化可以引起疾病,但可以利用情志相勝理論來治療疾病。中醫學很早就應用了心理療法,稱之為“意療”。心理學治療尤其對於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必不可少的,並往往能收到比藥物治療更好的效果。古代醫家對此有許多論述。如《東醫寶鑒》中說:“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資於道。使病者盡去心中疑慮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頓然解釋,則心地自然清凈,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則葯未到口,病已忘矣”。明《本草經疏》中說“以識遣識,以理遣情,此即心病還將心藥醫之謂也。吳師機《理瀹駢文》中說:“情慾之感,非葯能愈,七情之病,當以情治”。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並創立和積累了許多心理治療的科學方法。

1)情志相勝療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與《素問·五運行大論》都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這種糾正情誌異常的方法,是中醫精神治療的原則,也就是“情志相勝”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識地採用另一種情志活動去控制或調節因某種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2)移情易性療法
移情易性,目的是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或者改變其周圍環境,避開不良刺激所在,使其從某種情感轉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或者通過談心、學習使其改變情操,這就是所謂移情易性。《臨症指南醫案》中說:“情志之郁,由於隱性曲意不伸……蓋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具體方法則因人因病而宜,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如用唱歌、書法、繪畫等陶冶情操,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3)順情從欲療法
《素問·移精變氣論》指出:“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這也是心理療法之一。在人類社會中,衣食住行等是必要的生活物質需求,而這些必要的生活物質願望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精神情志的改變,在治療中僅靠說服開導,移情易性則達不到治療目的,還需得到社會必要的支持,朱丹溪曾說:“傳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從焉,所關甚大,飲食之欲,於身尤切”。在當前優越的社會制度下,“順情從欲”這條治則,社會為我們創造了可行性條件。如天災人禍造成情志失常,通過集體的關懷,社會的救濟等,這都是順情從欲的治療措施。

4)語言誘導療法
《素問·移精變氣論》說:“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這就是說,要關好門窗,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對病人以同理的態度,向病人詳細詢問病情,利用勸說開導,使病人如實地吐出真情,將痛苦訴說出來,也是一種“心理疏導”方法,有利於病情的治療,如若能調治其神,使患者面色光華,脈息和平,神氣旺盛,則預後良好,否則,患者面色無華,脈不應時,神氣喪失,對治癒疾病缺乏信心,則預後不良。